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使用条款》

吴贺泉:5G从标准化到商业化6年了

2023.12.29 鲁邦通编辑部

阅读量:82

分享:

吴贺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会议上发言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10月12日,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在会议主论坛上提出,5G从标准化到商业化已经6年了。其初衷是进入行业应用市场,但低估了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门槛。由于手机屏幕的大小,4K/8K的分辨率难以反映,生态系统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商业化。

吴贺泉回顾了从1G到6G的演变。其中,1G时代是1983年至1987年,主要集中在移动上,手持终端性能显著,手机开始出现和普及。2G时代是1991年至1994年,其中典型产品包括1992年的短信和2003年的手机QQ;2004年支付宝等。据吴介绍,2G标准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生态。从标准化到应用近十年,移动现代通信的数字化进程已经开始。

3G时代为2001年至2007年,15年后商业化,互联网发展估计不足。其中,3G标准化起步早于互联网商业化,从数据业务入手,催生了智能手机等产品,但突出了3G数据能力的不足。

之后是4G(2010年)—2013年),据吴介绍,4G从标准化到商业化只用了6年时间,在市场等待中诞生,释放了社会对移动宽带的需求,激活了短视频等应用,适应了社会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此期间,移动互联网业务爆发。至于6G,在吴贺泉看来,6G侧重于泛融合,如沉浸式通信、泛通信、确定性通信、大规模连接等,预计2030年商业化。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一些文章、图片和其他信息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共享。如果您不小心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它们!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具备服务型制造基因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依托自身高标准建设的数字化工厂,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业物联网通信和边缘计算产品,面向国内企业提供设备智能化和智能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企业EHS(环境、健康和安全)解决方案。依托传感与控制、边缘计算、5G通信、工业低码、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鲁邦通智物协同云,实现“云边端”的融合并赋能行业场景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机器人、 电梯及特种设备等工业设备行业和医疗物联网领域,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