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使用条款》

【两会聚焦】面对“3060”双碳目标,能源产业按下减碳“加速键”

2023.07.21 鲁邦通编辑部

阅读量:253

分享: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关键词和重大战略问题。

在“十四五”开始时,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背景下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围绕这一问题,两届会议的代表和成员提出了建议和建议,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走绿色发展之路 实现双碳目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高峰行动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如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比例的增加;另一方面,它关系到股票部分的能效管理。节能板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布局领域。要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培育和扩大节能环保产业。

辽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董事长石玉东认为,作为碳减排的先驱,能源行业仍缺乏顶层设计、交易系统不完善、企业各自为战。他建议加强多层次政策指导,加快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表示:“全球能源产业正在经历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改革’。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加快中国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除能源行业外,重点龙头企业还应积极建设绿色供应链,积极发挥模范主导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认为,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应积极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节能环保转型,将绿色融入产业发展进程,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 促进煤炭清洁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将储能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在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家明确了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实施路径,发挥了规划的主导作用,科学指导了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建立了新的国家电力储能规划体系,探索了海上风电、陆上风电、集中分布式光伏配置的行业标准,更好地发挥了储能在新能源消费中的作用。

面对“3060”双碳目标,煤炭行业作为传统能源,下一步将如何应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的回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2020年煤炭一次能耗占56.8%,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障能源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提前布局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科研项目,如二氧化碳加氢甲醇等技术手段。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目标,全国共退出煤矿约5500处,落后煤炭产能超过10亿吨/年。据预测,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数量控制在4000吨左右。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绿色”应贯穿整个工业制造过程

碳中和不仅涉及能源领域,还涉及各个工业领域和产业链的上下游。

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总裁、党委副书记李世平指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特别关注。钢铁行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高密度的行业,是制造业31个类别中碳排放的大家庭,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钢铁行业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榜样,加快低碳转型,为国家尽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愿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提出,基于碳中和目标,中国各类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包括能源利用的零碳化,其中许多还需要生产技术和技术的转型。例如,高炉焦炭炼钢将转向绿色氢炼钢,汽车和船舶的燃料将被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所取代,生物合成技术将取代产生丰富零碳和可回收降解工业材料的化学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低碳绿色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体现在产品的生产中。从家电行业来看,生产“绿色家电”,实现“绿色制造”是必然趋势。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建议,借鉴现有的能效标志,参考或规范引用国际环境标志标准体系,设置不同产品的排放标准分类,标记碳排放量与标准值的百分比,逐步筛选出需要强制使用碳标志的产品类型,引导家电实现低碳化。

杨元庆认为,应鼓励和支持科技制造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实施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促进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制造体系,全面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报:中国工业报 邹洁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致力为行业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通过设备物联、机器人乘梯、设备售后管理系统、电梯物联网等产品和服务,助力电梯及特种设备、医疗设备、机器人、环保设备、环卫设备、电力设备和水务设备等工业客户进行后市场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开启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